6月21日,学校处科级干部暨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第五讲在报告厅举行。全校处级、科级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陈景翊主持。
会上,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喜平教授作专题辅导教授作了题为《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辅导报告。韩喜平从理论自信的来源与逻辑、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实现理论自信的责任与担当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理论性强,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全面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陈景翊在主持会议时强调,一要增强理论自信的理性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新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发展进步要求,是来自实践、经过实践检验又指导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和内涵,把对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二要增强理论自信的价值取向。新时代增强理论自信,要求我们“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发展愿望”,把最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为人民年理解、所接受、所掌握,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三要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各级干部,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升理论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定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