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学校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副校长刘克平作了题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宣讲报告。
刘克平围绕深刻领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作用以及新征程下我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的思考三个方面,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践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思想新论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辅导。
刘克平首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从“创新驱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新时代新征程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两个方面阐释了我国新时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针对深刻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作用”这一重要论断,刘克平提出各位领导干部要从坚持人才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完善人才战略布局的重大方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重中之重目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五个方面准确把握、深入理解并坚决贯彻落实。刘克平着重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组成部分,有利于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实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在全面开启学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新征程下,刘克平针对我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谈了思考和体会。
针对科技强校,刘克平提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五个坚持”。一是学校科技创新工作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需要的“三个面向”;二是坚持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三是坚持强化创新是引领我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变量,应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四是坚持尊重科技创新工作的内在发展规律,合理配置各类创新要素;五是坚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和活力。
针对新征程下人才兴校工作,刘克平给出建议。一要加强杰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和发展环境。他提出,应持续推进“工师学者”和“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有计划派遣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开展研修、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实施精准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引才模式,打造一支研究特色鲜明、支撑产业发展有力的学科领军型人才队伍;柔性外聘著名学者,持续引进高水平青年教师,试行团队PI制等。二要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持续深化学校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三定工作”中的“定职责”工作;积极推进全员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根据新时代高校岗位的类型和特点,建立科学合理、切合学校实际的分类分级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管理办法,实行评聘结合、分级聘任模式,强调岗位和业绩水平的相适应性;深化薪酬分配制度和绩效激励机制改革,构建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员制相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与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相衔接的绩效激励机制。
刘克平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科技强校战略,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础,努力培养、造就和吸纳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加快推进国内一流工程师范大学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撑和坚实稳固的人才支撑。
学校科研处、资产处、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信息中心、图书馆科级以上干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以上干部,交叉学科研究院、乡村发展研究院负责人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