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下称“中国职博馆”)正在打造100门职业教育文化课程,既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也可为民众普及职业教育知识,打破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的偏见,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何谓职业教育?202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指出,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
那么,如何更好地认识职业教育?中国职博馆是一个不错的窗口。该馆由吉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长春市教育局共建,是集职业教育文献实物收藏、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数字信息传播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被誉为职业教育的“百科全书”。
中国职博馆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主要由实体博物馆、专题展览馆、数字博物馆、文献与数据监测中心、职业教育播报中心、职业教育专业图书港、职业教育文化展播大厅等组成。实体馆设12个展区、3个专题馆,共展出图片500多幅、文献和实物1100多件,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和成就。
中国职博馆馆长于志晶指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去上职业学校”等偏见。实际上,近年来中高级技工需求旺、缺口大、薪资高,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中国有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举措密集出台,有力支撑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有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
于志晶介绍,目前,中国职博馆正在长春市政府支持下,集中精力打造100门职业教育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它不仅要回答职业教育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问题,还要通过体验式、拓展式、启发式的方式,让学生和社会大众更轻松地学习和了解职业教育。
于志晶举例说,该博物馆目前收集、整理出了从古至今4000多位有名的工匠的信息,他们最终会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但又不可能全部讲到,剩下的则正好给大家留下了可供探索的空间。如此,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答案,而不必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
多年来,中国职博馆的建设得到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部、吉林省政府等方面大力支持,其不断发展壮大亦是社会各界协力共建的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职教事业大家办”“文化事业共同建”的精神。